持续质量改进在骨科无痛病房中的应用
显微关节外科 谭运娟
我科自2009年成立无痛病房至今,无痛病房的建设与实践已成为一项常规性、普及性的工作;无痛病房建设与实践进入常态化后,如何提升专科护理水平,深化服务内涵,持续质量改进专科护理水平成为病房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护理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黄天雯科护长的全面质量管理下和陈晓玲区护长的带领下,开展无痛病房与专科护理工作模式相结合,围绕持续质量改进疼痛专科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全员积极参与。我科全体医护人员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以疼痛专科护理、治疗的临床实践为核心,以更专业更专注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为目标的思想。在无痛病房的工作中,践行医护患管理模式,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实行对新入科医护人员,派发“无痛病房医护告知书”,让每一位医务人员都熟悉并参与无痛病房的管理,医护间密切沟通合作,合理评估患者疼痛,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将疼痛最小化,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舒适的渡过围手术期。
第二,注重培训管理。护士的个性、年资、经验等都会影响到无痛专科护理的质量,通过科学管理来缩小各层次护士的差异。例如针对疼痛宣教的差异,制定了规范化的指导语,用于指导护士在不同场合的疼痛护理。为了更加体现护理团队工作质量的高效性,对持续教育与培训对象,如进修生、学生、新护士等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护士疼痛护理的需求,着重突出疼痛护理能力的培养,制订培训方案。如采用集中讲授、情景模拟演练、角色扮演、护理业务查房、病例讨论、实践指导等多种形式实施培训。另外,我科也制定了“护士疼痛护理工作审核标准”,实施对各层次护士进行疼痛护理能力的审核,强化了护士的整体综合能力。
第三,提高患者依从性。通过加强对患者疼痛知识教育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是做好持续质量改进的重要环节。针对患者存在的疼痛知识的盲点和误区例如认为疼痛是术后常见症状,能忍则忍;运用止痛药会成瘾;现在不痛,不想使用等。护士做好患者的疼痛知识宣教是前提,也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通过鼓励患者主动报告疼痛,配合疼痛治疗,积极控制疼痛,使每一位患者能自我观察疼痛控制效果、主动反馈疼痛控制满意度,提高疼痛管理依从性。
第四,规范疼痛专科护理管理的工作模式。无痛病房的护理工作程序是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从评估到干预到实施与评价,利用PDCA的循环方法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疼痛专科护理质量紧紧围绕以下五方面实行:①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疼痛评估是规范性疼痛处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②严谨有效的个体化、多模式、超前镇痛方案: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临床镇痛方案,针对具体病情制定有效的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将疼痛降低到最小化,处理镇痛的不良反应。③全面的健康教育(展板、疼痛关爱宣教手册)。④及时评价疼痛管理质量的数据指标:采用相关调查表,如(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和态度问卷、骨科患者术前疼痛状况及疼痛控制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 。⑤以定期召开疼痛专科护理小组会议的形式,及时检查、分析、总结、反馈疼痛专科护理工作情况。通过多种方法评价实施的效果,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不仅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而且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持续质量改进疼痛专科护理的工作转变了患者对疼痛的理解;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康复的质量;降低了患者费用及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整体的评价。同时也提高了医疗和护理质量:患者的手术质量、床位的周转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我科全体医护人员携手努力致力于为患者减少疼痛,带来更多的满意,建立持续推进疼痛专科护理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疼痛护理实践,使骨科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